您的位置:首页 >快讯 > 正文

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中国春节的习俗介绍

有关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方面的知识,估计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的相关内容。

古代春节时间跨度较长,从农历腊月初八拉开序幕,除夕正式过节,正月初一掀起第二个高潮,陆陆续续,直到正月十五夜又掀起第三个高潮,至此,节日才算结束。

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


(资料图片)

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为腊八节,这天的食俗是喝腊八粥。腊八粥由八种配料混合熬成,各地在配料上有差异,例如江浙多用红枣、菱角、栗子、粳米、糯米、粟米、秫米、赤豆制作,四川则多用大米、糯米、腊肉、花生、黄豆、豆腐干等原料制作。原料配伍争奇竞巧,品种不一。

过了腊八,就是小年。小年指腊月二十三,主要活动为祭灶,故称灶神节。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下派各家的使者,每年腊月二十三将回天庭汇报户主之作为,除夕再返回人间。为了讨好灶神,须祭灶和送灶。祭灶联语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吉星高照”。有的地方还在灶神嘴上涂满糖浆,希望其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

小年一过,便开始迎接大年。农历二十四至二十九称为迎春日或扫除日,人们必须在此期间把房屋打扫干净。相传屋尘是记录人间过失的载体,把灰尘清扫干净,便可销毁不良的记录。“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倒贴‘有’。”——这段歌谣形象概括了人们过节的准备工作。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有很多的讲究,如整条的鱼不可一顿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丸子则表示团圆,豆腐则表示来年富足,等等。北方人还要在午夜子时吃饺子,以寓“更岁交子”之意。饺子要形同元宝,象征财源滚滚。南方人爱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吃完年夜饭,小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则要给小辈压岁钱。压岁钱须以红线扎上,放进印有“吉祥如意”、“新春快乐”等祝福字样的红包中。同时,除夕之夜还须熬夜守岁。而今,全球华人在这个晚上,大都守在电视机前,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春节晚会节目。当午夜钟声敲响,爆竹声声、焰火照亮夜空,新的一年也就到来了。

在过去,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先要放上一挂鞭炮,驱邪除疫,迎接神灵。早晨的食俗是吃汤圆,象征合家团圆。汤圆的主料为糯米,馅料分甜、咸两类,讲究很多。吃罢汤圆,便要整洁衣冠,举行祭祀活动。祭祀仪式之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城市,拜年和祭祀活动已经被简化,人们更多的是采用短信拜年的方式。

初二早晨的食俗是吃面条,象征长寿。有的地方,人们选在初二、初三上祖坟祭扫。初五俗称破五,据说是财神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要放爆竹、摆酒宴,为财神庆生。商家常常选在初五开门营业,盼个好兆头。初七为人日,这天各地风俗不一。因为唐代大诗人高适、杜甫有草堂人日唱酬的佳话,近几年成都杜甫草堂每年都会于人日举办盛大诗会。

在整个春节期间,逛庙会是中国各地的重要年俗。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举办庙会已经从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示,游戏的方式有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看皮影戏、观游艺杂技表演和各种手工技艺展示等。庙会上还有各种风味小吃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北京东岳庙庙会、白云观庙会,浙江普陀山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四川都江堰二王庙庙会等,都是着名的庙会。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送年的日子,节日活动也达到高潮。这一天的食俗在北方为吃元宵,在南方为吃汤圆。前者是把糯米粉筛到团好的馅上裹上薄薄一层,后者类似于包饺子,其寓意与汤圆相同。元宵节燃灯、放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城镇须张灯结彩,火树银花,耍龙灯、舞狮子、放焰火,万人空巷,称为闹元宵,又叫闹春、闹社火。猜灯谜也是一种流行的活动,主办方在彩灯上挂有写着谜面的纸条供游人来猜,猜中的人可以领到彩头——奖品。有的地区保留着走百病的习俗——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墙边或桥上结伴而行,相传可祛病禳灾。

一是年的传说。据说古时候有个叫桃花村的地方,出了一头叫做“年”的怪兽,平日深居海底,到了除夕便出来捕杀牲畜并吃人。因此,每到除夕,百姓就惶惶不安,人人自危。有一年除夕,桃花村来了一位乞讨的老大爷,当地居民都劝他赶紧避难。不料老人笑道:“请让我借宿一晚,自有主张。”于是众人将老大爷安排在一位大娘家中。半夜,年进了村,看到大娘家门口贴着红纸,屋内灯火通明,正待冲过去,突然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便吓得夺路而逃。次日,当地百姓看到村子安然无恙,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相互庆贺。从此,每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做成的春联,燃放爆竹,这就叫做过“年”。

一是万年的传说。相传古时没有历法,人类耕作不能按时,生产效率很低,国君祖乙忧虑不已。这时有一个名叫万年的年轻人,他在砍柴的时候受到树影的启发,发明了最早的计时工具——日晷。他又从山崖的滴水声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五层漏壶。通过长期观察测量,他发现了昼夜长短交替的变化规律,以及一年周期恰为三百六十余天。万年把这些上禀祖乙,祖乙大加赞赏。不久,万年又制定出了历法——太阳历。祖乙为表彰万年的功德,就把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百姓感其恩泽,在春节时举行庆祝活动来纪念万年。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为平诸吕之乱而设的纪念日。什么是诸吕之乱呢?原来,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家族把持朝政,扰乱朝纲。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人力除诸吕,拥立刘恒称帝,这就是汉文帝。汉文帝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特许当夜张灯结彩,通宵放禁,以示与民同乐,称为“元宵”。

另一个关于元宵的传说,与东方朔有关。东方朔是汉武帝的宠臣,有一天遇到一名正欲投井自尽的宫女,他连忙上前阻止并详加询问。原来这名宫女名叫元宵,进宫已数十年,因思念家人而寻短见。东方朔对这名宫女的遭遇深表同情,决定帮助她和家人团聚。于是,

他在长安城测字占卜,让每一个顾主都抽到“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在长安城中造成恐慌。汉武帝知道后,忙请来东方朔商量对策。东方朔道:“火神爱吃汤圆,听说宫中一个名叫元宵的宫女,善做汤圆,可命她在正月十五做汤圆以稳住火神。同时诏告百姓于当晚张灯结彩,以应签语。”汉武帝照着他的意思办了,结果百姓欢乐,城中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之余,即放元宵出宫,与家人团聚。同时,每年正月十五都大放花灯,通宵不禁,相沿成俗。百姓把这个日子叫做“元宵”。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春节有哪些习俗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