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快讯 > 正文

从“就医不难”到“健康有道” 微医“数字健共体”助力医改

“国际数字健康中心建成后,将为杭州乃至全国的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并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全面融合共享。”

透过办公室玻璃窗,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指着不远处已见雏形的“∞”型建筑群介绍,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是浙江省省市县长“152”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微医面向全国的数字医疗“大脑”和“中枢”,立足杭州带动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智能医械制造等行业的聚合。

2010年,廖杰远成立挂号网,从挂号切入,拆掉医院的“围墙”,让患者首次实现在医院之外就能通过互联网挂号;2015年,挂号网正式更名“微医”,同年,廖杰远带领团队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

今天,基于互联网医院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已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者微医,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拥有34家互联网医院,其中20家已经打通医保在线支付。但在廖杰远看来,数字技术助力医改是一条进无止境的道路。当前,微医也正以其“数字健共体”的模式创新为抓手,向着数字医改的纵深大步迈进。

从“就医不难”到“健康有道”

如果不是创业中途转场,现在的廖杰远,应该还在和智能计算机打交道。在创办“微医”之前,他是中国智能语音领域内的一流专家,拥有多项智能语音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

2009年,为了给两岁侄儿看病,10个月的时间,廖杰远与家人辗转了3个省、7家医院,即便如此,侄儿还是遭受了不可修复的创伤。这让深刻体会到“就医难”的廖杰远决心运用自己擅长的技术去解决人们求医问药之苦,并为公司确立了让天下人“健康有道,就医不难”的企业使命。

21世纪初,信息化浪潮席卷中国各行各业,众多医院逐步开始建立院内信息化,然而弊端也很快显现,每一家医院都成了一座“孤岛”。如何将医院由“信息孤岛”变成“信息大陆”?IT技术优势和互联网思维为廖杰远打开了思路。作为医疗行业的“门外汉”、IT领域的专家,他想用IT技术改进医疗流程的第一步——挂号。

2010年,廖杰远创立了挂号网,花了6个月时间,在上海“搞定”了第一家大三甲医院。他带领团队设计出前置服务器模式,相当于船过大坝时的船闸,医院内网数据在几毫秒内和外网完成数据交互,但又不与外网直连,避免产生安全风险。有了成功案例,上海及各地的医院纷纷与之展开合作,局面就此打开。

激情创造梦想,速度决定成败。技术出身的廖杰远深知效率就是一切。“2010年,我们改造了7家医院的挂号系统,2011年,我的计划是做60家。年底数据出来,267家!”那一年,廖杰远足足“飞”了300多天。

挂号网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但廖杰远的志向远不止于此。2015年,挂号网正式改名“微医”,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同年12月7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廖杰远带领团队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诊疗、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改革举措的先河。

从单一挂号服务到导医的业务链,是一次跨越。真正让医疗服务从线下走到线上,则是微医的再一次跨越。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立,使得医疗数字化进程从单项服务的线上模式,演变为整个医疗机构的复合型服务,这意味着数字医疗产业新业态的诞生。”廖杰远说。

互联网医院的首创,无疑成了中国数字医改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廖杰远的医疗雄心提供了更大的舞台。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可以享受在线分诊、导诊、挂号、复诊、买药等一系列服务,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大大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打通服务闭环,发挥数字医疗的价值

“数字健康一定是未来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宽的赛道,也会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数字化平台。”廖杰远笃信。

对于数字医疗行业来说,政策、人才以及产业链等创新资源要素所迸发出的“集聚效应”,在企业孵化、成长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当前,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变革高地;同时杭州也提出,要勇当数字经济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全球数智制造基地。廖杰远相信,这些都将继续为数字医疗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也为微医的增长提供了加速器。

随着中国医改进入“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3.0时代,廖杰远意识到,只有打通医疗、医药和医保的服务闭环,才能在更深层次发挥数字医疗的价值。

2019年,微医正式提出并落地“数字健共体”模式,开始探索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根据医疗健康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医保支付方以确定成本为健康结果买单,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区域健康管护组织。从微医在天津、山东等全国各地的实践效果表明,其“按效付费”的创新举措,真正有效破解了医保基金支付“不对效”导致的资金浪费和低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而“数字健共体”标杆模式的确立,无疑可以成为助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创新抓手。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

在廖杰远看来,随着数字手段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入应用,以互联网医院、数字健共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医疗创新,在助力国家医改以及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微医模式,探索实践健康扶贫

在农村,微医以县医院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基地,将二级医院的检查检验、医疗服务通过微医流动车医院“搬到”村民家门口。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智能终端设备,微医为欠发达地区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基于廖杰远和他的团队用数字技术在基层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了健康扶贫的“微医模式”,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廖杰远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在城市,微医牵头协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基层数字健共体”,通过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以及标准化的线下慢病管理中心,构建起新型的健康管护组织。数据显示,健共体内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纳入示范级慢病管理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比非管理患者高13.5%,已落地按人头付费的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结余率达到16%-31%。实践证明,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医改3.0时代,数字健共体可以真正建立起老百姓的健康维护体系。

“在国内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经由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加持的互联网医疗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为整个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动能。”廖杰远介绍,包括微医在内的众多数字健康平台,通过创新数字化的手段,为公众提供免费在线咨询、疫情科普、心理帮扶、远程会诊等抗疫服务,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减轻了一线医疗机构压力。

“健康有道,就医不难”,这一公司成立初期就确立的企业使命,使得微医的发展贯穿了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并始终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

发展对话:

问:微医的数字医疗创新实践,可以为医疗行业提供哪些经验?

过去十多年中,面对我国医疗、医药、医保领域中的痛点,微医通过互联网医院、药械交易平台、数字健共体三项突破性的创新,针对性地提供了数字化“解题”思路。

微医通过在医疗领域、医药领域、医保领域这三大方面的创新,分别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看病难问题,医药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看病贵问题,以及医保支付方式“不对效”导致的过度医疗等问题,在推动数字医疗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助力了国家医改,为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不断贡献来自中国的创新实践。

问:为什么数字健康是未来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宽的赛道?

在同行看来,微医几乎是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但也是最有价值的路,即要把医疗健康服务全要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际上,当数字健康作为一个全产业闭环的服务体系日趋形成共识,互联网医疗的真正价值已然开始彰显,整个产业规模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临界点。

经过这几年的疫情大考,也充分证明了数字健康在医疗行业的广阔前景,而在数字健康行业监管方面,国家持续出台的鼓励政策,也为行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2035年远景展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数字医疗发展的政策。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廖杰远也期待更多更好的鼓励政策出台。作为数字医疗企业,微医也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推动行业的发展。

廖杰远表示,接下来,微医将在战略上进一步聚焦,以智能技术为核心,在“医疗”上,继续拓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诊疗;在“医药”上,夯实云药房业务;在“医保”上,进一步推进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形式,不断推动“健康为中心”的数字医疗服务体系升级。

“当互联网+医联体能够切实容纳进足够数量、足够多元的产业链主体,并形成多主体紧密协同的闭环生态后,微医将构建起一个更适合国情、更加高效的健康管护组织(HMO),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为中国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专业且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对于未来,廖杰远满怀信心。(记者 赵君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数字健康中心 医疗健康服务 健康医疗大数据 融合共享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